在历史上解放军某师在高海拔地区两次作战歼敌一万多敌人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由于空气稀薄平原地区的人类在当地往往会出现晕眩,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别说是行军打仗就算是走路都上气不接下气。可以说高原就是战争的禁区。
据史料记载,解放军130师却在青藏高原上参加两次作战歼敌一万多人。
解放军步兵130师隶属于第54军,建国后先后驻防两广和川西地区,执行生产卫戍任务。1959年3月,该师奉令开赴西藏参加平叛作战。
至1961年12月,130师先后转战昌都东北、昌都东南、昌都以西和宁静、三岩等地区,歼灭“叛首以下万余人,缴获各种枪炮7000余件、子弹数十万发、战马1000余匹及大量物资。在此次作战中,130师全体指战员爬冰卧雪、浴血奋战、不畏牺牲,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胜利完成了平叛任务,捍卫了国家的安全。
解放军一名开国上将高度评价了这一功绩:西藏平叛作战虽然在战斗的残酷性上不能同红军的万里长征相比,但是在艰难困苦这一点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三年的冰雪高原长期作战,是完全可以和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相比拟的!
1962年10月初,中印边境形势非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在西藏东段边境瓦弄地区,当面印军数次调整部署,扩军增兵,大有向我进犯之势。
为抵御印军入侵,增强反击实力,中央军委命令第54军军长丁盛率步兵130师和步兵134师混合炮兵营、步兵135师高炮营等部紧急入藏,在昌都军分区部队的配合下,执行歼灭瓦弄地区印军并相机扩张战果的任务。
130师经过平叛作战锻炼,有高原作战经验,对当地的气候、水土、交通等较为熟悉,因此军委点名要求这支部队参战。
该师于10月8日接到军委预先号令,10日又接到正式进军命令,时间急迫。师长董占林及其他师首长迅速进行部署组织,争分夺秒,督使部队在40多个小时内从分散的生产点上完成收拢集结,经过7天准备即昼夜兼程奔赴战地。全师边开进、边动员、边组织、边准备,多路千里急进,可以说是“放下锄头就上车,下车便战斗。”
瓦弄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的西藏察隅县南部,海拔达到4、5000米以上,地形气候非常恶劣。该地区山高莽林,峡谷林立,河多桥少,路稀难行,军事行动难度极大。
英国人于1942年强占了瓦弄地区,印度独立以后又继承了这一占领。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后,印军在东段边境新建了第2师,并指挥第11旅防守瓦弄。该旅辖4个步兵营及旅直属分队,兵力约2000人左右。
印军在瓦弄地区大修工事,构筑了连片地堡群阵地,并将兵力作纵深梯次配置,兵力前轻后重,工事量多坚固,企图将瓦弄建设成坚固的前进基地。
印军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也亲自到瓦弄坐镇指挥,幻想在第二阶段反扑作战中捞一把,好建立自己在军界的赫赫勋名。
第54军军长丁盛在前线开设了指挥所(简称“丁指”),由丁盛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统一指挥瓦弄地区作战行动。经过周密侦察和分析判断,丁盛等首长决心成一个梯队展开,将主要兵力兵器集中于印军之左翼,采取迂回包围、断敌退路的打法,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同时以穿插分割和近战、夜战等手段迅猛攻击,全歼瓦弄之敌。
11月16日战斗打响,我各路攻击部队动作勇猛,大胆穿插,迅速分割击溃守敌,胜利进占瓦弄,并及时组织清剿,扩大战果。
直至12月1日,我军最远追击到金古底传统习惯线,尔后奉中央军委命令开始后撤。作战中歼灭印军第11旅3个营全部,1个营大部和旅直属分队,共毙俘敌1256人,击落和缴获敌飞机各1架,缴获各种火炮62门、各种枪支809支、枪炮弹100余万发和其他装备物资一部,史称“瓦弄大捷”。那位趾高气扬的考尔中将差一点就被活捉,最后关头才带着少量随员乘直升机仓惶逃走。
在三年多时间中,步兵130师先后参加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内外两场战争,忠诚使命,英勇无敌,歼敌一万余人,打出了国威军威,成为人民解放军中的标杆部队。
由此可见,无论在何时何地,在多么险恶的环境下,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都能够战胜一切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