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雨一直下张宇 - 歌曲合辑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妈!今天晚上又下雨,出不了摊了!”

家住南湖的小娅望着自己半个房间囤积的小商品,哭了。

一场冰冷浇透的梅雨季,不,是“梅超风”,让本篇原先准备好的浪漫BGM《夏天的风》,差点换成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不,是看海。

不过没关系,这两天,南京人在朋友圈已经看够了“海”。所以,我们还是得将本篇话题严肃“扯”回,这座城市近期引发热议的夜(地)市(摊)经济。

我们深知,南京,不是台北。夫子庙,也不是西门町。虽然,今天是6.18狂欢剁手节,但电商割完韭菜后,如果不下雨,相信还是有不少线下摊位、小商户们都在憋着一股气,摩拳擦掌准备出街“捡漏”,不,是卷土重来。

但,地摊经济这条路,真的好走吗?君不见,千军万马抢滩登陆,真正的赢家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或者只能心血来潮地凑个热闹,或者最多勉强糊口罢了。

他们看似站在风口。殊不知,经常会遭遇寒风刺骨。偶尔有温润的暖风吹进来,也只不过是底层挣扎生存的一丝慰藉罢了。

尤其是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预计要连续半个月的梅雨,或许让南京的各种新地摊们,终于有机会被“浇”醒了。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1)水游城夜市:“只在周末等你,就怕被雨打湿。”

一场预计持续半个月的暴雨,确实将轰轰烈烈的南京夜市、地摊经济降温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定位“高大上”的、但被严格限定在周末三天(周五、周六、周日)晚上才能出摊的水游城夜市。

如果将地摊分为三大类:排挡类(餐饮小吃),文创类(游园会)、杂货类(日用品)。那么水游城夜市偏重于文创,注定是它“端着”的基因。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笔者现场观察,水游城的秦淮夜肆,确实颠覆了传统夜市脏乱差的局面(餐饮摊位被禁止入内)。类似老门东、1912周边的摆摊也是仅限文创类、是城市的门脸地带,原则上一律不能做餐饮。最多,卖卖烤肠、棉花糖。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在水游城夜市,138-180块钱的饰品真的不算廉价。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年轻人喜爱的手办,从100多到200多都有。差不多跟门面房开店一个价。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让人尴尬的是,一场梅雨,让部分摊位空空如也。一些老板不愿意出摊,宁可空着。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烤肠小哥是盐城人,开口15元两根。看我犹豫,赶快改口6块钱一根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小哥介绍说,他们都说水游城某花店的员工。为响应地摊经济,一口气拿下三家摊位,做副业。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至于摊位费交多少?得看具体的业态。以卖烤肠为例,500块一天。

如果是平时(周一至周五),这个夜市是关闭的。“不管多少顾客驻足探视,也不会开放。”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表面上的光鲜,并不是摆摊的真谛。有时候,摆摊真的无关浪漫,但姿态还是要做的。

(2)三江夜市:“青春不散,你快回来。”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没有烟火气的城市,就好像没有了灵魂。

去年11月,笔者深度探访三江学院4号门的“铁心桥版西门町”。点击链接可看:三江4号门夜市,我们不说再见

万万没想到,这一次再去三江4号门,竟然变成了一个空旷的停车场。甚至让人觉得,这种干净、空旷到有些不那么真实。

难道是,抢在三江搬迁吉山基地之前,这里的夜摊商户们就提前悄悄搬走了?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原来熙熙攘攘的近百家摊位,全部没了踪影。让人有些遗憾,惋惜。另据小道消息说,夜市有计划在本周二恢复营业。但可能是因为梅雨天气,以及疫情等原因。“结果等了一个星期,又放了鸽子”。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太多的记忆,太多的不舍。三江4号门前的烟火气,还会回来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3)丹凤街夜市:“只要不下雨,出摊是必须。”

有朋友说,自从失业后,再也不去无印良品了,就去丹凤街夜市。“便宜的一米多高。”

20多块钱,就能买个运动大裤衩,还能各种砍价、讲价。简直就是底层人民的根据地,自留地,失乐园。

只要有夜市,丹凤街的东侧人行道永远都是人潮涌动。路口,还有人卖夜光的头饰。女孩子们戴在头上,一闪一闪的,平日逛地摊的感觉陡然高大上了几分,甚至有点夏日祭游园会的意思了。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买个耳环只要9.9元,手机贴膜只要10元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刮刮乐,5,10,20刮一次。老板笑吟吟地说,刮到锦鲤就出大奖,花的钱不同,中奖机会不同。

现场观察,最多中个一二十块的小奖,也就是图个乐子呗。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手串,三四十都有。皮鞋四,五十块一双,凉拖有100多的,T恤30一件。皮带20,25,30都有。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餐具类,小碗10块5个,盘子8块一个,两个15块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玩具类,十几二十几块的都有,比超市便宜多了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低端仿大牌的手袋、钱包,一个39两个70。还有十元X件的小商品,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也有特例,比如卖小猫的,报价3000多一只(摊主说已打疫苗),算是整个夜市最昂贵的天花板“商品”。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现场有人问打气球的老板,明天什么时候摆摊?摊主说:只要不下雨,就一定出摊。(PS:说这话的时候是在梅雨季前。这几天南京梅雨连绵,估计也出不了摊了)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夜,渐渐深了。但10点多的丹凤街,还是亮如白昼。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点赞:不管多晚,在夜市旁边,还有默默守护着的消防员们。坚持值班不松懈,为城市的夜经济保驾护航(下图)。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4)南湖-凤凰西街:“摆摊游击战,只为生存权。”

开头提到过的,那位家住南湖的小娅同学。对,人送外号“南湖佟丽娅”,6月8日是第一天出摊。也就过了十天,刚摆摊的那股兴奋劲儿早已无影无踪了。

菠萝袜,护肤品,冰箱除臭剂,鞋子清洁剂,冰丝凉席,防晒服,台灯。。。是她全部可以带的货了。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刚开始一连摆了几天,现在新鲜劲过去了。也没发现生意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只能多发几条朋友圈,喊住在附近的熟人来照顾照顾生意。这两天又一直下雨,出不了摊。只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了。”

正如她所说的,想在南京街头摆个地摊,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还有个在南湖摆摊卖饼的大叔,安徽人,在南京生活20多年。生计是卖早点、夜宵。疫情没开始前,不做早点,后来受到疫情影响(晚上街上没人),只能“被迫”开始做早点:从早上5点半到9点(工作日),一个早上净收入大概400—500元。

大叔说,去年摆摊是在集庆门地铁站那边,但后来搬到了南湖。“万达那边人流量是很大,但年轻人兜里没什么钱,而且赶着上班(很多人不吃早饭),所以生意一般。”南湖现在的几个早点摊,都是他介绍过去的亲戚朋友。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所以,不少地铁口的生意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人们脚步太匆忙,有赶着上班,赶着回家的。相反,在红绿灯的路口才是最佳。因为在等待过马路的时候,可以停下脚步消费。”

我问:现在逐步“有限”放开了地摊经济,摆摊真的不收费吗?大叔笑了笑,说:

“过去被城管发现,关系好的睁只眼闭只眼,没啥关系的甚至要罚几千,一个月等于白干。后来不罚钱了,直接带进去一两个月。还有超过规定摆摊时间的,城管会不定时来查,查到就罚款。比如你在某个路口摆摊,给你个证,早上随便几点开始出摊,反正9点给我走,双休是9点半。”

隔壁还有光明订奶的老板,也在南湖菜场附近摆地摊。她说,只敢在傍晚5点半—6点半之间出摊,不然会被罚款。这年头,送奶上门的生意不好做(主要针对老年客群)。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从街坊那边还听说,欧尚超市门前也要规划地摊经济了。还有华采天地、金鹰世界,也有相关规划,将商场内部门店专柜,放到门前广场“外摆出街”。但也是收费项目,目前暂时还没有实行。

如果是真正接地气的夜市,也就是南湖公园那种,成规模的。之前是300块、400块钱一个摊位,也有根据生意好坏浮动收费。如果不交费,玩游击战被逮到了。那么,“生意好的可能罚款一两千,生意差的一两百”。

“真正想要搞活夜市经济,还是得靠炸串、烧烤等地摊小吃,这才是民生之本。外摆可以活跃商场周边的人气,但有人的地方不一定能产生多少经济,得看你卖什么东西。”旁边一个地摊老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5)六合荣盛时代:“龙池湖边摆个摊,是怎样的体验?”

看完南京主城区的夜市,我们再看看都市圈范围内,比如六合区的夜市经济。实际上,比想象中要显得更具活力。

比如,六合龙池湖最大的MALL,荣盛时代广场门前近期开放的小型夜市,由商场管理主导,对晚间客流吸引、营业额提升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荣盛商管负责人表示,夜市针对场内在营商户,给予免租金的大力支持。对外面的商户,亲子类的业态给予大力支持,以延长客户在商场门前的逗留时间,带动进场消费。完成“引流”。

看看这个套圈摊位:10元,15个圈,很多人玩的不亦乐乎。因为“套中的奖品几率蛮高的,开心啊。”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再看看其他摊位,也是人头攒动。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荣盛门口也有打气球的摊位,看看老板脚下被打烂的气球,就知道生意挺火的。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过了晚上9点,还是有很多人意犹未尽,顺着夜市的“动线”,往商场里面走。“要知道,这可是六合非南门中心商圈的地段。”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值得注意的是,与水游城夜市不同,荣盛时代广场的夜市是每天晚上都开放的(前提是不下雨)。可以让周边的业主、老百姓能随时随地休闲、娱乐。是南京为数不多的,由商场大力支持的“地气夜市”。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看来,在夜间经济的可塑性方面,六合似乎比南京主城更灵活一点啊。

(6)水木秦淮、托乐嘉们也想要分一杯羹

南京现在一拥而上的夜市,地摊。最吸引人气的大排挡类(小吃)还是少了点。个中的原因大致可以想象得到:重油烟,垃圾产生多,难管理。

所以,笔者的一位朋友说,他曾经有幸去过长沙的冬瓜山夜宵摊儿,漫山遍野的烟火气和忙碌油腻的老板娘让人记忆深刻。这,才是为了生存而摆摊。

“南京江宁区的托乐嘉有点儿那意思了,但是因为城市美食的底蕴还不够,还是差了不少。”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还有鼓楼区的水木秦淮,也就是南京人常说的“南艺后街”。听说,最近也借着胡桃里新店开业等热点,想顺势打造有点艺术范的夜市经济了。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各位,不要问我:在318米的南京电视塔下面摆摊,究竟是怎样的体验?我真没摆过。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很想去上海东方明珠下面摆个摊。理论上,应该更赚钱吧。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后记:

关于在南京摆摊的故事,还有很多。

好朋友“刀爷”昨天又告诉我一个故事:在南湖附近,有一个卖翡翠珠宝的老太,75岁了。儿子开着面包车,然后在面包车的后备箱摆着首饰卖。

老太做这行40年了,早些年是在洪武路金贸大厦那边摆柜台的。一年30—40万的租金,后来生意不好,人流有限,就撤柜了。然后就开着面包车到处卖卖,主要在南湖一带卖。也是天天躲着城管,怕被罚钱。

“做生意,跟你们上班完全不同,就像坐过山车。”南湖那个大叔跟我诉苦,他在老家安徽开了一个快餐店,去年服务员工资3K多。今年因为疫情影响,生意严重下滑,只能全部辞退了。然后重新招聘几个,工资只能开到2K多。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年轻人兜里真的没什么钱了,消费实质上已经在降级了,大叔说。

“别看他们一个个光鲜亮丽,从河西的高档写字楼里出来。其实他们连吃个五块钱的饼都要犹豫下,兜里没有钱啊!”

对于那些动辄就得“东躲西藏”的摆摊生活,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摊主自己明白。而实际上,“地摊经济”在过去多年的城市管理语境里,难免是被贬损和排斥的对象。

一边嫌弃着地摊的“脏乱差”,一边也愿意去逛逛(尤其是在夏天的夜晚)。其实,我们心里也明白:森林之茂,不仅在于大树参天,更在于藤草葱郁。

地摊(包括流动摊点和固定摊点)、夜市、小店都是城市经济生态重要的一环。不仅解决了个体户、失业者生存需求,也迎合了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工薪阶层的基础消费需求。矛盾在于,若给底层民众多一点追梦的空间,必然深刻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现代文明程度。

一场梅雨过后,南京的地摊还好吗?

一方面,在国内“就业难”大环境的困局下,摆地摊也可以视为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力挣扎。一个个席地而坐的摊位,承载着一个个不灭的希望。对于习惯于消费地摊的底层人民而言,也可以在艰辛的生活之余获取小小的幸福感。

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城市的所有街道,角落,市口,都要被蜂拥而上的摊位占得满满当当,堵个水泄不通。第二天一早,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行道路牙上,全是难以去除的污渍。

另一方面,南京目前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态度相近:并不全面提倡、也不大力宣传所谓的地摊经济。比如,栖霞区据说“还没搞两天夜市”的某个商业广场,如今已经全面暂停。玄武区前几天传言也有开会,暂时停止个人摆摊活动。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摆摊浪潮”,从一哄而上的狂热到迅速冷却,只有短短半个月。

相信,等到这轮梅雨过后,那些还在琢磨地摊红利、摆摊创业的“新人”们,会更加清醒。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53650768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236039147@qq.com

电话:135365076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