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有这样一件特殊的展品——上个世纪特有的方格稿纸,已经略微发黄,但上面墨蓝色的笔迹,依旧铿锵自信,它便是1992年3月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著名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手稿。正是这篇万字长文,记录了邓小平那年1月在深圳视察时所作的重要谈话,留声着那场唤醒时代的滚滚春雷。
1992年,对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仅仅十余年的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中国将于何处落笔?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目光。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邓小平来到深圳视察。作为跟随采访的记者,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的陈锡添全程跟随了邓小平在深圳5天的活动,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时之瀚海,文之点苍,中国方案在深圳落了一笔,但陈锡添的新闻通讯又该怎样下笔?邓小平来深圳时正值南国早春,天地争新,深圳潮暖,时局涌动。陈锡添灵机一动,想到了唐代诗人李贺的名句“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著名新闻通讯的标题就这样诞生了! 这篇文章详实地记录了邓小平在深圳调研视察的全过程,集中阐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掷地有声的讲话犹如暗夜里的灯塔,为狂风暴雨中的巨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92年3月26日,《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于《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发表。这篇万余字的通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3月3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这篇文章,之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国际主要媒体纷纷转载和播发,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号。 1992到2022,30年人间,春去春回。深圳一笔,气壮山河!1978到2022,40余载改革,天地争新。中国之交,天涯比邻!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礼尚沧海,直挂云帆!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对真知的追求、对时代的拥抱,写成了一章又一章的传奇,正在向世界贡献着“中国方案”,传承着“春风的力量”。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新华每日电讯》
指导|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陈坚、张文良、姚金桃
撰稿|王丽
策划/文案|人民网方开燕、王婕、王普、任子薇(实习)
责编|翟巧红
编辑|张素玲
指导|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陈坚、张文良、姚金桃
撰稿|王丽
策划/文案|人民网方开燕、王婕、王普、任子薇(实习)
责编|翟巧红
编辑|张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