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的过程中,车臣一直是相对比较“激进”的武装力量,甚至公开质问莫斯科,希望能够加快推进速度,一定程度上放弃“仁慈手段”。而在近日一位乌克兰专家“大胆预测”,引起卡德罗夫的关注,后者回应道:如有需要,我们会去美国,俄罗斯的边界只有在它想改变的时候才会改变。外界对于卡德罗夫的印象,一直都是“莽夫”,做事不计代价,但是从这句话里能看出来,“小卡”有大智慧。

第一: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达尼洛夫对外表示:车臣战士准备入侵摩尔多瓦,并对外预测俄罗斯将解体为10个国家。首先从客观角度来说,这一言论就很“失真”。俄罗斯的“入侵”计划,怎么会被乌克兰政客提前得知?如果说是美国人提前获得相关消息,还情有可原。其次预测俄罗斯会解体成10个国家,这也很离谱。如果发生俄罗斯解体,那么一定会爆发核战争,这种情况下地球在不在都两回事,还谈什么10个国家。

第二:卡德罗夫回应:如有需要,我们会去美国。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嘲讽”乌克兰,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乌克兰根本就不是俄罗斯的进攻目标。如果真的要爆发“战争”,俄罗斯的对手也只有美国一个,至于乌克兰还不够资格。其次就是对外表明,车臣当前的态度,即便是同美国开战,也会义无反顾地前往。在小铁个人看来,相对于乌克兰而言,俄联军内部更加“团结”。车臣的死心塌地对于俄罗斯来说确实帮助很大,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利益合作关系。

第三:车臣为什么敢说去美国作战?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实力”足够。在常规战斗中,可能俄罗斯的表现很拉胯,甚至有点名不副实。但是如果进行“殊死搏杀”,俄罗斯的硬实力和美国不分高下,核武面前人人平等,美国人并不具备免疫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冲突爆发之后,北约没有乘机对俄罗斯开战,反而采取相对“委婉”的方式,一边援助乌克兰,一边喊话俄罗斯“援助武器”不会用于进攻俄本土。

最后乌克兰专家的预测,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冲突的“主角”是美国和俄罗斯,即便乌克兰表现得很“活跃”,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在诸多事务上,乌克兰需要听从美国的指挥,基辅甚至没有停战的权利,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预测有意义吗?所以相对于乌克兰的“动态”,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西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