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众所周知,台海问题就是中国与他国外交关系的底线,任何触碰底线的举措,都将会遭到中国动用反挑衅工具箱的反制。澳大利亚和立陶宛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欧盟虽说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存在偏见,但在双边经贸合作问题上,按照冯德莱恩本人之前的说法就是“没有必要与美国保持一致”。
对欧盟而言,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任何有损中欧经贸合作关系的行为,都是在跟自己的经济利益过不去。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问美国时,与拜登会晤并谈及所谓“中国议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就会因此追随美国的对华经济脱钩行径。
欧盟官员在就与台签署所谓“双边投资协议”问题上的表态,说明布鲁塞尔在台海问题上不想触碰中欧关系的底线。毕竟,欧盟经济现在正面临艰难的局面,能源危机、高通胀率对欧元区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美国挑起的美欧产业补贴大战,正在将欧盟的经济拖入到更黑暗的衰退泥潭。
相比之下,中国自去年底重启经济开放键之后,全球很多经济学者都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并将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力,视为带动全球经济摆脱衰退困境的新希望。台当局还想与欧盟签所谓“双边投资协议”,《南华早报》说:日前赴欧洲议会参会的台外事部门官员,在会见欧盟官员时“被当面打脸”。
欧盟不愿意因台海问题激怒中国,而因为脱欧而承受巨大经济代价的英国,似乎还不打算吸取教训。据《环球时报》报道,日前,伦敦将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计会提到所谓“中国大陆对台所谓威慑”。如果情况属实,这将是伦敦在年度报告中首次做出此表述。
在欧盟拒绝与台当局进行官方勾连的情况下,英国做出这样的“强硬表述”,这并不代表伦敦就有底气或者实力在台海问题上兴风作浪。相反,有国际问题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英国此举,是为迎合美国所谓的战略目的,提升美英所谓特殊关系。
毫无疑问,伦敦当局在其年度报告中首次拿台海问题上说事,并非台海局势对英国地权政治利益形成什么影响,而是扮演美国反华战略“欧洲传话筒”的角色。在欧洲整体不愿意过度刺激中国的背景下,伦敦不再算是欧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其对华政策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好歹也得与欧盟保持同步。
所以,英国可以在意识形态上追随美国的脚步在台海问题上虚张声势,但也在小心翼翼避免激怒中国。为此,英国首相苏纳克之前不止一次提及,“在很多重大领域上与中国保持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尽管英国议会一些保守党政客要求当局将中国与俄罗斯等量齐观,即视为“最主要威胁”。 但英国天空电视台在报道中则指出,预计苏纳克不会将中国描述为“威胁”。
与其他欧洲主要经济体一样,英国在安全和政治等领域上严重依赖美国罩着。不过,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以及经贸和投资等领域上,离不开来自中国的合作。所以对于伦敦近期展现出来的的对华“强硬政策”,有国际问题专家告诉媒体:现在看来,苏纳克的对华政策还是回到了找平衡的路子。
显然,在中美两个大国紧张关系不断加剧,且美国强烈要求盟友选边站的情况下,英国与其他美国盟友都面临一个艰难选择:要么被美国抛弃、要么被迫卷入大国对抗的危险旋涡中。显然,很多国家都不打算去做这样损人害己的选择。
所以,欧盟、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一条在中美两国之间找平衡的外交路线,即在意识形态上站队美国,但在经贸领域上则与美国的对华政策保持距离。现在看来,英国人似乎学精了,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