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溯源文昌圣迹承文脉,青春聚力传薪火

(作者:林虎,国际记者协会主席)

微信图片_2025-08-15_100002_790.jpg

文昌古邑,孔庙静伫于千年光阴深处。举步而入,青砖铺就的甬道延伸至大成殿前,青苔如岁月绣迹悄然攀附石阶,只觉一股深沉厚重的文气弥漫在每一寸空间。殿中孔子塑像端立,目光仿佛穿透了所有时间,无声诉说着这里曾作为琼州文脉源头的庄严使命。历史厚重的册页在此徐徐展开,每一处苔痕漫漶的石刻,每一根斑驳沉默的柱础,皆是文明绵延不息的静默证人。

微信图片_2025-08-15_100029_282.jpg

文昌的文脉,并非只在肃穆的庙堂间回荡,更融进了南洋归客们带回的烟火人间。我徘徊于文南老街,两旁骑楼林立,褪色的彩绘窗棂、精美雕花的廊柱,虽经岁月磨蚀,仍执拗绽放着昔年风华。骑楼下,阿婆安坐小凳,手中编织着椰壳工艺品,藤条在指间灵活舞动,仿佛织入了椰风海韵与南洋游子心头那缕牵念。正是这海风与热土交融的坚韧,在文昌人血脉中代代流淌,最终凝成“重教兴学”的坚定信仰,如永不枯竭的清泉,滋养着这片土地。

然而,文脉之河奔涌不息,终究需有青春的热血汇入,方能承载新生的力量。孔庙那扇厚重木门旁,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正与一位老长者并肩而立,专注听他讲解孔庙历史。她他目光清澈,声音清亮,将晦涩典故化为鲜活故事,让过往时光重新在年轻心灵中苏醒。学子他们目光虔诚,仿佛正从泛黄故事里,专注聆听老者讲的散落于时间长河的文明碎片。

微信图片_2025-08-15_100019_865.jpg

这文脉的浸润与召唤,早已化作文昌学子心头不灭的灯火,催动着他们“好好向上”的步伐。在文昌中学静谧的图书馆里,常可见到这样的身影:晨曦微露,便有学子悄然落座,摊开书本,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是向知识殿堂叩问的虔诚序曲。学子林海,便是其中一员。他出身寻常农家,深知父母躬耕的辛劳。家中堂屋墙壁上,贴满了他历年获得的奖状,那不仅是荣耀,更是他“好好读书,走出天地”的无声誓言。多少个夜晚,一盏孤灯下,他埋首苦读,将孔孟的微言大义、科学的精密逻辑,一点点融入血脉。这份“好好向上”,并非只为个人前程,更源于对脚下这片浸润着先贤智慧与祖辈期许的热土的深情回馈——他们深知,唯有自身强大,方能为传承千年的薪火注入更蓬勃、更持久的光热。

古老的文昌,也从未停止向未来敞开怀抱。傍晚时分,村头排球场人声鼎沸,灯光亮如白昼。球场上身影跳跃腾挪,呐喊助威声如潮涌,排球如流星般划破夜空——那份热烈与奔放,正是文昌人生命力的自然迸发。而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当火箭拖着巨龙的焰尾,轰鸣着撕裂夜幕、直刺九霄,古老孔庙那静穆的飞檐斗拱,仿佛也在这惊天动地的光芒中被骤然点亮。火箭升腾的轨迹,不正是文昌人仰望星空、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图腾?它向宇宙宣告:这方水土孕育的心灵,既能深深扎根于厚重传统,亦能磅礴腾飞于浩瀚苍穹!这腾飞的力量里,何尝没有那些在灯下苦读、在赛场拼搏、在发射架旁凝神计算的文昌学子们“好好向上”所积蓄的动能?

站在宁静的高处中,我凝望孔庙大成殿肃穆的轮廓与远处航天城隐约闪烁的灯光,内心豁然开朗:所谓“薪火”,绝非仅指博物馆中封存的光焰。它更是老长者讲述历史时眼中不熄的执着光芒,是文昌学子们用青春热情点亮文脉的灯火,是排球场上跳跃的生命热浪,是火箭腾空刹那照亮未来的壮丽宣言,亦是林海们灯下苦读时专注的眉宇,是奖状背后那份沉甸甸的“好好向上”的承诺与践行!

微信图片_2025-08-15_100011_192.jpg

文脉是根,深植于沃土;青春是翼,勇毅地飞向星辰——当万千学子将“好好向上”的信念刻入骨髓,这深根便汲取了最丰沛的滋养,这飞翼便获得了最强劲的托举。唯有根深叶茂,方能翼举风鹏。

薪火相传,其道大光。文昌古邑的故事告诉我们,唯有让千年积淀与青春力量彼此照亮、激荡不息,尤其是让文昌学子“好好向上”、求知若渴、勇攀高峰的精神成为驱动未来的核心引擎,文明长河才能奔涌向前,澎湃不止,永续其光!

【编辑:郑景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29608777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67138298@qq.com

电话:00852960877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