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讲话时提到,如今中国已经将发展绿色产业当做优先事项,在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遥遥领先。她强调,欧盟依旧要与中国展开贸易合作,因此欧盟要致力于降低风险,而不是寻求对华脱钩。

欧盟寻求与中国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法国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已经主动申请要与中国加深合作,而这主要和地缘政治变化有关。众所周知,自从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欧盟一直跟随美国对俄发起制裁,导致自身陷入通货膨胀等多重危机。
原本欧盟强调要实现独立自主,但是俄乌冲突发生之后,美国已经成功加深对欧盟的控制。除此之外,美国还不断薅欧盟羊毛。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之际,美国以更高的价格向欧洲盟友出口能源,还推出所谓的通胀削减法案。
该份法案提出多项补贴政策,旨在吸引绿色企业前往美国投资设厂。根据法案规定,只有在美国本土或者北美地区生产销售的汽车企业才能够获得补贴,这相当于将欧洲企业排除在外。

欧盟认为,相关措施会加快欧洲资金外流,一些欧洲企业可能会因此前往美国投资发展,这将加快欧洲制造业衰落。简单来讲,在欧洲人看来,美国的做法是想让欧盟牺牲自身利益,为美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铺路。
法国等欧盟成员国曾尝试与美国沟通,希望美国能够调整该份法案,但是美国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此前欧盟已经明确表态,接下来美欧无法在该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话,欧盟将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
在本次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欧盟正式提出绿色工业计划,要和美国一较高下,这也意味着美欧的贸易争端有可能会持续加剧。除此之外,欧盟还将目光转向美国。

欧盟清楚凭借自身力量难以与美国抗衡,必须要和其他国家合作,因此欧盟找上中国。如今德国等多个国家的汽车企业都将中国视为至关重要的海外市场,中欧开展更多合作必定能够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中国对此持积极态度。
但是,近些年来,欧盟一方面在人权等诸多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和中国加深合作,这种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欧盟应该明白,中国的笑脸不代表软弱,中欧合作应该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