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5日電 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將於今年12月投入使用,為確保醫院順利開診,護理及醫療團隊近月已分批前往廣東“取經”。24日,8名來自香港中醫醫院的護士完成為期六周的實訓,在返港前夕接受記者訪問。
“這次我們主要集中在幾個重點科室,比如針灸科、治未病科以及腫瘤科。這幾個方向也正是未來香港中醫醫院重點發展的方向。”是次參加進修交流的香港中醫醫院培訓/護士主任金達人告訴記者,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在護理方面和香港其他公立醫院標準是一致的,同時會新增不少中醫特色的醫療服務。“這次進修使我們系統地了解如何把中醫護理標準化、程序化,帶回香港後真正能落地應用。”
廣東省中醫院近段時間已與香港中醫醫院在護理、醫療、藥事、科研、管理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表示:“為支持香港首家中醫醫院籌備,我們與港方醫院進行六條業務線對接,包括護理培訓、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研發、中藥藥事管理、臨床流程設計、科研合作,以及醫務行政管理。”
香港中醫醫院(效果圖)是由政府建造和持有。它是一個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運作的政府項目,由香港浸會大學作為承辦機構,浸大中醫醫院有限公司作為營運機構。圖自香港浸會大學官網
“師帶徒”教學 穗專家同步來港
截至目前,香港中醫醫院已有兩批共十名護士赴穗實訓,而廣東省中醫院亦派出資深專家前往香港進行“師帶徒”式教學,涵蓋腫瘤科、針灸科、骨關節科等重點方向。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表示,他們將內地最成熟可行的中醫藥管理經驗,一次性“打包”轉授香港。“我們也會根據香港常見病譜,定製培訓模塊,比如腦中風康復、癌症治療輔助護理、慢性病調理等,這些我們都可量身定製。”
骨幹先行打底 返港傳授團隊
在這六周裡,香港護理團隊集中在針灸科、治未病科及腫瘤科三個方向學習相關技術,包括火龍罐、艾灸、耳穴、推拿等中醫外治手段。
香港中醫醫院培訓/護士主任金達人表示,這次培訓收穫非常豐富。“譬如說如何把刮痧、耳穴、艾灸等傳統療法,合法合規地納入本港護理操作流程?如何制定SOP(標準作業程序)?又如何進行服務評估?這些問題我們都向廣東省中醫院逐一請教。”他透露,護理團隊未來將分批再赴穗進修,先由骨幹先行打底,再將學習成果返港傳授團隊,逐步鋪開。
在實際操作上,香港中醫醫院的護理團隊還開發出多項“教學小發明”,希望回到香港後協助同事快速掌握中醫理療技巧。
“我們嘗試做了一個『耳穴模型』,模型內裝有燈泡和磁感應器,只要用感應筆正確指向穴位,模型就會亮燈。”金達人笑稱,這個模型讓實操練習更加有互動性,可以幫助增強團隊記憶。他說,團隊返港後將改進優化,作為今後中醫護理培訓的輔助工具之一。
進修中醫技巧 回港服務港人
除香港中醫醫院的護理團隊外,是次廣東交流亦包括來自香港醫管局系統的中醫醫師。其中,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中醫師戴尉玲就對中醫臨床治療應用印象深刻。
“有位化療後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病人,接受一次針灸後,手腳麻木即大幅緩解。他告訴我『馬上就感覺到了』,這在我們以往接觸的案例中並不常見。”戴尉玲說,這類中醫外治療法,在香港雖然較為陌生,但未來有望逐步引入,豐富中醫治療手段。“我們希望通過進修更多中醫技巧,未來回港落地為港人服務。”(來源:香港文匯報)
【編輯:康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