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香港讯)
就要進入八月,多部二戰題材電影將陸續在香港上映,包括取材自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的《南京照相館》。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港中通社記者29日從英皇電影獲悉,《南京照相館》在香港將由英皇電影發行,安排在8月上映,確切映期有待公布。
該電影7月25日在內地一上映即成為開畫票房冠軍,短短四天票房累計突破5億元人民幣,內地電影平台“貓眼”用戶評分更高達9.7。
《南京照相館》由《孤注一擲》導演申奧執導,劉昊然、王傳君、高葉等主演,講述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劉昊然飾演的郵差阿昌為求生存,冒充照相館學徒,被迫為日軍攝影師衝洗照片,包括日軍脅迫民眾拍攝的“親善照”。期間,他收留多名中國軍民,使照相館成為臨時避難所。面對日軍暴行,阿昌冒險協助難民逃離,並將記錄屠殺罪證的膠卷公諸於世。
令人痛心的是,電影的情節並非虛構,而是取自真實的故事。這段歷史,也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願觸碰的傷痛記憶。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整座城市籠罩在血色陰霾之下。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主席約翰·馬吉在給妻子的信中,描述了日軍的野蠻行徑:屠殺、強奸頻發,似乎任何下士班長或是列兵都可以決定任何一名中國人的命運。
當時,15歲的羅瑾在長江路估衣廊一帶的華東照相館做學徒。1938年1月,一個日本軍官送來兩卷膠卷衝印。隨著底片畫面逐漸顯露,羅瑾震驚不已——砍頭、活埋、強奸……這些屠戮中國百姓的真實場面,被日軍拍下來當作娛樂和發洩。羅瑾冒險多洗了30張,用硬紙自製小册子,選取了16張相片貼在內頁。
1940年,羅瑾進入汪偽政府交通電訊集訓隊,將這本小册子藏在宿舍床板下。次年汪偽憲兵清查時,他急將册子藏入寺廟後院厠所的牆洞內,幾天后卻不翼而飛。擔心招來殺身之禍的他逃離南京,後在福建開了一家照相館隱居。
羅瑾不會想到的是,這本册子在1941年被他集訓隊的同學吳旋發現。深知其重要性,吳旋將相册藏於一尊坐佛底座,結束培訓離開寺廟後,他又將相册珍藏在隨身小箱的最底層。
1995年,羅瑾和吳旋在南京重逢。(圖源:新華社)
抗戰勝利後,南京大屠殺主犯穀壽夫受審時否認罪行。南京軍事法庭號召市民檢舉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吳旋找出塵封已久的相册,交給了南京市臨時參議會。
至此,這本保存了8年的相册,被編號為南京大屠殺案“京字第一號證據”,終於完成了它的使命,成為為侵華戰犯定罪的鐵證之一。
現在,這本相册被珍藏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015年與其他南京大屠殺檔案一起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圖源:新華社)
從過去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守護著日本侵華鐵證。例如,2022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從事金銀買賣生意的埃文·凱爾,將一本記載日軍侵華罪證的二戰相册無償捐贈給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今年7月24日,他受邀參加《南京照相館》北京首映禮,觀影過程中數次落淚,回想起自己捐贈相册的類似經歷。
《南京照相館》導演申奧講述創作理念時表示,電影希望通過小人物視角,展現危難之際從求生到覺醒的力量。每一場戰爭之下掩藏著無數輿論的紛爭,希望觀眾能够從電影中受到啟示,發現歷史背後的真相。
除了《南京照相館》,香港還將上映多部二戰題材電影。例如,改編自中國漁民冒死營救英國戰俘事跡的《東極島》,以及已在香港上映的《里斯本丸沉沒》。該電影的故事發生在香港淪陷之時。然而,該片導演、製片人方勵曾在受訪時表示,歷史的起點在香港,但很多香港市民都不知道。
無論是《南京照相館》中小人物的覺醒與抗爭,還是《東極島》與《里斯本丸沉沒》所展現的守望相助,都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通過大銀幕,帶香港觀眾思考和平的可貴。
【編輯:康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