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5日電(記者 梁嘉軒) 香港連日暴雨,截至5日下午,天文台已先後於8天內4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氣象專家分析指出,暴雨因西南氣流、高空擾動、香港地形三因素而成,除了地形因素,另外兩者或與氣候變化有關。
市民冒雨出行(圖源:香港中通社)
截至下午2時,天文台總部已錄得355.7毫米雨量,打破自1884年以來8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當日,香港各區普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而香港島、西貢等地區更錄得超過300毫米的雨量。同樣為最高紀錄的,是一自然年內發出“黑雨”的次數,此前分別為2000年與2006年各3次。
不過,特區政府自2023年的特大暴雨後,大範圍升級抗洪水平,因此面臨連日暴雨,亦未造成如2023年黃泥水灌滿商場地庫般嚴重的損失。其中,渠務署共派出180支緊急應變隊伍,動用約620人及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三部“龍吸水”;特區政府亦興建了雨水渠和地下蓄洪池,增強香港應對強降雨的韌性。
然而,正如“8天內4度‘黑雨’”般,香港本次暴雨確存在幾點不太尋常的地方。前香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接受中通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過去8月通常是比較多颱風來的,就算沒有台風,也會有一些熱帶東風。岑智明說:“雖然他們也會為香港帶來雷雨天氣,但像這個星期的情況,過去一般在5至6月的時候出現。”
翻查天文台紀錄,自2000年以來至今年7月29日的“黑雨”發出前,於7至8月前發出“黑雨”僅有4次,其中8月更僅有1次;而上述時間段的5和6月發出的則有9次。
對於本次暴雨的成因,岑智明認為與早前西北太平洋的大型季風渦旋持續影響有關。根據香港天文台信息,該渦旋內的熱帶氣旋“竹節草”為華東帶來大雨,而受到由其延伸的廣闊低壓槽影響,出現近期的連日暴雨。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接受電視訪問時指出,由於香港夏季主要吹西南風,加上近期高空氣流活躍,加上地形亦有利暴雨發展,因此為香港帶來了頻繁暴雨。
他說,這次的西南季候風,除了正常季候風外,有一個低壓槽。低壓槽形成時,有利暴雨發展。在西南氣流背景下,地形肯定有一定影響,如當西南氣流撞到位於香港西南部的大嶼山山脈時,就會有較強的雨帶就地發展。
對於本次暴雨的宏觀成因,岑智明在訪問中提及這與氣候變化有關。“雨一下子下得很大,但一下子又不下了,這就是氣候變化所導致的一種情況。因為更暖了,所以大氣能凝結更多水汽。”(完)
【編輯:郑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