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據中國商務部16日消息,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秘書長安思捷15日簽署了關於實施和審議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中澳自貿協定)的諒解備忘錄。分析指,今年正值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實施10周年,該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應是為協定升級做準備。
網頁截圖
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澳雙方將保持密切合作,繼續高質量實施協定,共同開展協定審議,以明確可進一步完善或拓展的領域,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為兩國經貿合作提供更高水平的制度保障。
公開資料顯示,中澳自貿協定於2015年6月17日正式簽署,同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並第一次降稅,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稅。
華東師範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弘1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中澳本次簽署自貿協定實施與審議諒解備忘錄是非常及時和重要的一個步驟,應是為下一步升級中澳自貿協定所做的準備工作。
中澳接下來對自貿協定的升級可能體現在哪些方面?陳弘指,按照目前的協定,中國對許多澳產品僅徵收幾乎是象徵性的低關稅。中國消費者也因此享受到例如牛肉、葡萄酒、龍蝦等物美價廉的澳產品。不過,除了這些傳統領域,中澳經貿關係仍有新領域值得開發。這或許是未來協定升級的方向。
“中澳經貿關係的傳統領域包括能源礦產品、農牧產品、水產品等,而可展望的新領域包括綠色經濟、服務業產品等。”陳弘說。
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應詢談及中澳經貿關係時說,中方一貫認為經貿合作是中澳關係的壓艙石,中方願同澳方一道,為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投資經營提供公平、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推動兩國經貿合作不斷向前發展。
陳弘關注到,中方此番表態強調“公平、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他表示,實際上目前來看,澳對中資企業在澳投資還是採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包括基於莫須有的“國家安全”藉口。譬如就農牧場、礦山等項目的投資經營,澳依然對中企採取歧視性政策。這就有待澳方切實採取行動,改善營商環境。
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本月12日至18日訪華,與中國領導人會面。澳輿論就此表示,此訪是澳總理對中國時間最長的一次訪問,說明“北京與堪培拉的關係已實現正常化”。
陳弘告訴中通社,中澳關係回暖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其實,中澳1972年12月建交之後,雙邊關係發展較為順利。但2017年到2022年阿爾巴尼斯就任澳總理之前,中澳關係一度急劇下滑,這是一段極其不正常的時期。近年中澳關係所謂回暖,實際上更多是回歸正軌。
他還指,目前中澳關係回暖也是澳在國際大環境下尋求戰略自主的一種表現。“特朗普2.0時代,執政方針將美國的利益完全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甚至對澳等盟國也有‘用完即棄’的工具化傾向。在這樣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局面中,澳選擇靠近中國這個重要的經貿夥伴,以期共同塑造亞太地區的確定性。”(完)
【編輯:康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