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9 月 23 日凌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率代表团搭乘专机抵达纽约,此行目的明确 —— 出席联合国大会第 80 届会议,肩负着推动多边对话、处理关键国际议题的重要任务,行程紧凑且任务艰巨。
然而,当天白天的联合国会场却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期登上讲台发表演讲,延续了其一贯 “抢眼球” 的风格 —— 一边吐槽联合国电梯卡顿、提词器故障的小插曲,一边将话题聚焦于削减美国对联合国资金投入、加沙冲突及乌克兰危机等核心议题,吸引了全球媒体的镜头。但就在全场目光集中于演讲台时,有记者敏锐发现,俄罗斯代表团的席位上,核心人物拉夫罗夫却 “不见踪影”。尽管他已抵达纽约,却在特朗普演讲的关键场合选择 “缺席”,这一细节远比演讲内容本身更具解读空间。
在外交语境中,“缺席” 往往比 “出席” 更能传递态度。对美国而言,拉夫罗夫在特朗普公开演讲时的 “缺席”,无疑是外交场合的 “不给面子”;对外界而言,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信号,远比表面的 “行程冲突” 更复杂。俄罗斯媒体随后披露,拉夫罗夫的纽约行程确实密集:除联合国大会相关活动外,他还需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多边机制会议,与多国外交官展开双边磋商;而此次行程中最受关注的安排,是 9 月 24 日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首次面对面会晤。
这场会晤的议题直击核心,涵盖乌克兰停火谈判、美俄双边关系修复、中东热点冲突调解及全球安全框架构建等关键领域。尽管双方未公开详细议程,但外界普遍预判,“缓和当前美俄及地区紧张局势” 是此次对话的核心目标。
既然拉夫罗夫计划与美方高层对话,为何偏偏缺席特朗普的联大演讲?答案恰恰藏在俄罗斯的 “选择性参与” 策略中。俄罗斯愿意通过私下、务实的外交渠道,与美国保持必要沟通以管控分歧,但绝不愿在公开国际场合,为特朗普的政策主张 “站台背书”。回顾特朗普的演讲内容:“美国优先” 的论调、对联合国机制的不满、对俄乌冲突的固有立场,均与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及外交主张相悖 —— 这样的演讲,俄罗斯显然不愿以 “在场” 的方式表达默认。
因此,拉夫罗夫的 “缺席” 本身就是一种清晰的外交表态:俄罗斯不排斥与美国对话,但拒绝按照特朗普设定的节奏、框架推进互动;俄罗斯愿意为缓和局势付出努力,但绝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附和。这一行为深刻折射出当下美俄关系的真实状态:表面上,两国在乌克兰、中东等议题上保持着有限接触,试图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但深层次里,双方的战略互信已降至冰点,难以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达成共识。特朗普希望借联大演讲的国际舞台,强化自身政策立场的影响力,而俄罗斯则以 “疏离” 的姿态回应,拒绝被美方主导对话节奏。
这一细节也为后续美俄会晤埋下了 “警示信号”。当前,乌克兰停火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强硬姿态迫使俄罗斯让步,但拉夫罗夫的 “缺席” 已传递出明确态度:俄罗斯愿意坐下来谈,但绝不接受美方单方面设定的谈判条件。在这种 “谈而不融、议而难合” 的氛围下,美俄此次会晤若想实现实质性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归根结底,拉夫罗夫在特朗普演讲现场的 “失踪”,既是外交场合的一个微小细节,更是美俄战略博弈的缩影。它清晰地告诉外界:未来美俄或许仍会保持外交互动以管控危机,但两国关系要从 “紧张对峙” 走向 “真正缓和”,还有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
来源: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HfyHByZofdXDenzgaUbGlw
【编辑:郑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