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香港讯)
香港中通社10月10日電(記者 王豐鈴)以色列內閣10日投票批准停火協議,哈馬斯則表示獲美國等調解方保證,“戰爭已結束”。至此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達成。
哈馬斯表示,已獲得美國、阿拉伯調解員和土耳其的保證,各方均確認戰爭已徹底結束。協議生效後72小時內,即預計13日,哈馬斯會釋放以色列人質,與以方交換巴人囚犯及被扣婦孺。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9日稱,以內閣會議結束後的24小時內,加沙地帶將實現停火。人員交換結束後,以軍撤至商定界線,但仍將控制加沙地帶53%的領土。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發布的以色列撤軍地圖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美國將派遣約200名士兵到以色列,監督落實停火協議,並與其他國際部隊合作,但加沙無美軍駐扎。白宮表示,特朗普考慮未來幾日訪問中東。
多國及國際組織對此表示歡迎,呼籲全面落實協議,盡快推進人道主義援助。但外界擔憂,哈以之間缺乏互信,停火協議的執行過程仍存在不確定因素。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偉建10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各方均面臨困境,承壓巨大,需要休整,促成首階段停火協議。持續兩年的衝突暫時告一段落,但後續充滿變數,巴勒斯坦問題還未解決。
李偉建指出,首先人質交換過程即存在變數,哈馬斯要求釋放一些被俘虜的組織成員,誰先放,誰後放,都存在不確定性。其次,最新外媒報道顯示,以色列仍在開火打擊加沙,一些收到停火消息走出街道的平民受襲,若某一方被認為未完全執行停火協議,發生零星小衝突,或重燃戰火。另外,一旦人質交換完成,哈馬斯失去手中籌碼,將面臨以色列施壓,若拒絕答應以方要求,或迎來新一輪打擊。
以軍仍控制加沙地帶53%的領土,留下後手。李偉建分析,戰後加沙安全框架由誰來制定是關鍵,以方不會心甘情願退出加沙,加沙巴人也不願將哈馬斯完全排除戰後治理之外。以方已埋下伏筆,後續會以“須確保沒有安全隱患”等為由,尋找各種藉口繼續控制加沙安全。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已堵上全部政治生命,為續命,也會繼續製造緊張局勢。作為協調方的特朗普,目標是為中期選舉攢政治資本和外交成果,一旦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無論其是否獲獎,都會逐步降低對加沙停火的興趣和投入。
李偉建直言,停火協議達成後,特別是人質釋放後,國際社會更應跟進觀察監督,持續輿論施壓確保落實停火。第一步應盡快推進人道主義工作,恢復加沙基礎設施,維持救援物資分配秩序和民眾安全。最初應由國際機構介入,加入當地各方力量,而後逐步形成加沙管治層,或可由聯合國出面。管治機構可相對鬆散模糊,避免敏感引發以色列不滿。但國際社會必須明確原則,未來巴勒斯坦的命運必須交由巴勒斯坦人,必須推進“兩國方案”。(完)
【編輯:康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