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11月底前交艦,如今連潛航都沒完成。
台灣首艘所謂“自制潛艇”——“海鯤號”,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10月13日,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在匯報項目進度時坦言:“想要在11月完成(交艦),確實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這句話,幾乎等於承認“海鯤號”已無法按合約如期交付。
TVBS視頻截圖
“海鯤號”是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潛艦自造”計劃原型艦,自2023年9月28日舉行高調的“命名暨下水典禮”以來,就被民進黨當局視為“自主防衛”的象征。然而,兩年過去,這艘潛艇至今尚未進行任何一次潛航測試,僅完成數次浮航,且系統問題頻出。
據台海軍最新聲明,目前“海鯤號”仍卡在“主機與電力管理系統”及“整合式載台管理系統”的調校階段。換句話說,連潛航的基本條件都未達成,更遑論後續的深海測試、魚雷發射驗證等關鍵項目。
更令人憂心的是,該潛艇在泊港測試中曾被爆出70多項不合格,甚至出現“冷卻主機進排水管線疑似滲漏”等嚴重結構性問題。若滲漏位置位於艙體深處,需“自上層一路拆到最底層再裝回”,耗時費力,凸顯其內部設計與整合能力極其薄弱。
“海鯤號”的困境,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人事與管理危機。
賴清德辦公室9月28日證實,被視為“潛艦自造”總推手的台軍前 “參謀總長”兼“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已經請辭獲准。黃曙光雖以“家庭因素”請辭,但輿論普遍質疑,其離職實因與海軍在設計變更、系統整合等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
台船董事長已換至第三任,前任黃正弘上任僅一年即請辭,外界猜測與潛艦進度遲滯、公司虧損有關。
關鍵技術顧問相繼離職,使得本就技術底子薄弱的“自造”計劃雪上加霜。前台灣海軍顧問郭璽更直言:“海鯤號”無法於今年交艦,連明年能否交艦都是大問題。
TVBS視頻截圖
針對“海鯤號”延宕一事,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10月10日明確回應:
“民進黨當局罔顧台灣老百姓的安全福祉,浪費台灣民眾血汗錢‘以武謀獨’,在害台禍台毀台的邪路上一意孤行,只會把台灣推向災難深淵。‘台獨’武裝花巨資組裝拼凑所謂‘自制潛艇’,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完全是自不量力,最終只會自取滅亡。”
這番話直指核心:“海鯤號”不是防衛利器,而是政治泡沫。其名為“自制”,實則依賴大量進口設備,從聲納、戰鬥系統到主機,皆非台灣自主研發。在缺乏完整工業鏈與整合能力下,拼凑出來的潛艇,恐怕連基本作戰可靠性都難以保障。
就在“海鯤號”深陷泥潭之際,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卻在“雙十”演講中拋出“台灣之盾”概念,強調要整合雷達、導彈、無人機防禦系統,打造“多層次攔截”體系。
然而,連一艘潛艇都造不好,如何構建所謂“不對稱作戰”原則?更諷刺的是,台當局一面宣稱“自主防衛”,一面又計劃編列特別預算,大舉採購美制反導、反無人機系統。顯然,“自主”只是口號,“倚美”才是現實。
“海鯤號”從一場政治秀,淪為技術爛尾工程,不僅暴露台灣在高端國防工業上的嚴重短板,更揭示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的荒謬與危險。
與其耗巨資打造一艘“不敢下水”的“旱鴨子”,不如回歸和平發展正道。正如國台辦一再強調:搞分裂沒有出路,妄想“以武謀獨”更是死路一條。
台灣的未來,不在潛艇裡,而在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的和平穩定之中。(完)
【編輯:康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