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港澳台

港深跨境徵信試點已審批企業個人貸款逾2.6億港元

世界日报(香港讯)

香港中通社10月1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隨着粵港澳融合發展,跨境經濟和金融活動日益頻繁,銀行對徵信信息跨境流通的需求越來越大。中通社記者在香港金管局10日舉行的研討會獲悉,港深可跨境的徵信信息已涵蓋房產、稅務資料、學歷等多元信息,去年5月試行後已完成2.6億貸款審批。

跨境徵信,涉及徵信信息的跨境傳輸。過去企業跨境開展業務面臨的主要痛點在於,當地銀行缺乏充分資料,信貸評估難以深入,風險管理可能不到位,導致貸款成本高,申請時間長。

深港兩地在去年5月試行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數據代碼,為銀行驗證跨境數據,讓兩地銀行參考徵信機構提供的信用資料進行評估,至今已協助超過10間銀行及徵信機構辦理個人和企業開戶、匯款、借貸等需求;10間企業及10位個人客戶完成了2.6億貸款審批。

跨境貸款的場景,一般分為企業及個人兩類。企業方面,以南向為例,香港作為內地企業出海首選地,內地企業來港開展業務,涉及與香港及內地融資貸款的需要。

個人方面,在香港各類人才計劃下,內地人才需要跨境資金滿足購房等需求。據銀行業界估算,每年約有4萬宗與內地相關的個人貸款需求。

渣打銀行(香港)香港中小企業銀行主管董美怡分享,今年7月收到跨境物流公司以香港房產作抵押品,申請約3000萬港元的商業抵押貸款和貿易及營運資金貸款,銀行發現該公司在香港、內地都有經營主體和業務往來,便在客戶同意下,經過兩地徵信機構對接,獲得人民銀行企業徵信報告,貸款順利批出。

國際商業資訊分析公司鄧白氏(香港)亦透過平台協助了三間內地機構在本地銀行獲得融資,客戶管理部行業負責人熊天豪分享,除了商業信用數據,徵信機構還有很多替代數據,包括司法訴訟、媒體信息、財務表現、股權架構等,都可以給銀行用作信用評級的參考。

當天,中國銀行(香港)亦宣佈成為首批實現個人跨境徵信試點的香港銀行,使用已驗證的內地個人信用報告輔助審批樓宇按揭、私人貸款及信用卡。

金管局表示,將與內地相關部委密切聯繫,共同推進平台在數據源、數據種類、試點範圍、客戶體驗和介面等多方面提升與擴容。此外,金管局將推替代數據的使用指引,當天起徵詢業界意見。(完)

【編輯:康土泉】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42060417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国际记者协会”867138298@qq.com

电话:18420604177
返回顶部